都市永續發展 顧安德:住民決定要什麼而非建商

【記者黃蕾報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辦公室、EMBA校友會與105級班聯會,於8月25日合辦第二場「創業平台講座-商業模式系列」,邀請德國旭格國際集團台灣區銷售總監、歐洲在台商務協會能源與環境委員會主席顧安德先生,以國外都市規劃、節能新技術為例,分享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想法。

環保必須以沒有垃圾為目標

未來都市化速度將會越來越快,代表城市也會越來越多,但能源供應卻遠遠不夠。這時永續發展該怎麼做?顧安德深受《從搖籃到搖籃 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一書啟發,認為環保並非是減少浪費、降低汙染,而是以沒有垃圾為目標,一切都可以永遠循環再利用。例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馬斯達城( Masdar City )就是全球第一座零碳、零廢棄物、無車的環保都市,它更展現環保不一定要高科技,讓大樓間產生涼風的「風塔」,就是屬於中東傳統建築工法。對比台灣的房屋常常只是倚賴空調的「盒子」,更應該多加考慮當地的微氣候,參考過去傳統建築技術是如何善用自然風、太陽方向與角度。

但顧安德也特別強調,都市化並不是不好,大家住在一起能減少交通工具的使用,汙水也更好處理,比起人們散居在鄉下更節省能源。

不只是法律與政策,觀念也要改變

顧安德指出,台灣的法規與電費政策仍有極大進步空間,便宜的電費導致人們不願意投資或使用節能技術,造成相關產業沒有市場,而建築隔熱標準則只有同氣候國家的三分之一,建材、屋頂、外牆無法有效隔絕熱能,也導致前面提到過度依賴空調的問題,但台灣門窗普遍有縫隙使冷氣大量外流,更加浪費能源。另外部分辦公大樓沒有窗戶,室內燈從早開到晚,也是能源浪費的元凶之一,根據研究,自然光對眼睛、大腦比較好,還能提升工作效率並取代室內照明,顧安德也表示,在德國若辦公桌周遭一定距離沒有窗戶,員工甚至可以對老闆提出告訴。

永續發展並非單靠政府,許多人以為,德國在永續發展的亮眼成績都是來自政府補助,事實上政府並沒有這麼多經費,大多仰賴人民、企業自己願意去嘗試,甚至追求比法律更高的標準;透過電腦模擬各種建材、設計的組合,試驗出最好的節能效果,若最後證實成功達到標準,政府才會給予補助。

讓住民決定要什麼 而不是建商決定賣什麼

可惜的是,台灣人無法自己選擇使用好的建材、窗戶、窗框、工法,完全由建商公司決定。顧安德分享歐洲CSO( collective self-organized housing),找一群想法相同的人一起買一塊地,並委託專業規劃整體性節能的公司建造自己的零排放社區,在德國已經有一萬多份CSO計畫,由住民決定自己要的是甚麼,而不是由建商決定要賣什麼。

來台近三十年的顧安德樂觀表示,從台北市政府的I-Voting就能看出台灣風氣開放、願意接納新理念,政府的力量加上社會的力量,一定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鼓勵大家一定要還抱著夢想,在台灣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課程/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