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些投資理財上會犯的錯,在日常管理也會

政大商學院教授兼副院長周冠男

有一天,股票市場研究者會如此定義2020:不斷創造歷史的一年。

不算一下你可能沒感覺,就在這4個月,一項新歷史誕生。

3/12,S&P500指數經歷史上單日最大跌點,跌了11.27%,根據統計機率,這應該109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單日跌幅;3/16,S&P500指數在第三個交易日後立即強力反彈了8.31%,根據統計機率,這應該2.3年才會出現一次。

三個交易日內,就看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市場波動。同時,市場出現許多違反經驗法則的異象:避險資產黃金與市場同漲同跌、全球染疫人數持續創新高,股市卻一直漲。

為什麼?多數人覺得,還不就世界各國政府「大撒幣」!即便如此,市場基本面有可能在三個交易日,就發生來回20%的改變嗎?

**3項因素相乘,新結構的投資時代來臨

回想一下,在新冠肺炎之前,重挫全球經濟的是2008年金融風暴,再往前有2000年Internet泡沬。不管原因為何,這些事情本質相通,都在問:「在恐慌下如何面對市場?」

比對2008年的經驗,股市這波劇烈震盪,不只因為政府注資,還外加3個結構性改變,疊加起來放大了人類的恐慌,深化投資人情緒所造成的短期波動與短期風險。

首先,全球資訊傳播加速,以前都要看報紙才知道美國發生什麼事情。現在打開APP、滑臉書,馬上知道美國開盤前漲跌多少,隨即反映到台灣市場。其次,根據市場波動及趨勢訊號的程式交易者所共同造成,一有風吹草動,程式交易火上加油。

第三,新金融商品愈來愈多,槓桿更大及交易更簡便。像之前在今年初很火熱的ETF商品「元大S&P原油正2」,在這之前沒人想過原油會跌到負的價格,但理論上是可能的,只是從沒發生過,所以投資人便低估可能性。原油一跌就加碼,價格只剩零點幾元,還用2、3塊買進,這種感覺就像本以為頂多賠到貼地,沒想到還有地下室,到了地下室,還有十八層地獄!

那麼,3個交易日內怎會有來回20%的波動?

這只能用人性去解釋才合理,先因為恐慌,你賣我就跟著賣,賣完後發覺沒這麼差,換成貪婪一下又拉回來。於是,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因為結構改變推波助瀾,下次要再看到市場有如此劇烈的震盪,不用再等109年。

**理財上會犯的錯,在日常管理也會

恐慌加貪婪,人性就是如此,會一直重覆做出錯誤的決策,而有人就精明地看中這樣的投資機會,與「人性」對做,你愈錯,他愈賺。

1992年,J.P. Morgan在美國發行主要投資於美國證券市場的5檔「Intrepid行為財務基金」。我帶學生研究過,發現這一系列基金從成立以來,績效走勢與大盤指數基金及同類型基金指數呈同向變動,持續在Lipor同類型基金排名前20%,幾乎沒有掉過前百名以外。

不只資本市場,就連學術領域也開始看重研究人性的應用商學。2013年、2017年,兩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都跟「行為經濟」、「行為財務」有關,說明了時代在變,投資理財的思維、行為也該有所不同。

如果你修過經濟學、財務學,課本打開第一句話就定義:「人是理性的」,然後開始吞模型、吞專業用語,一路學習從來不會回來質疑第一句話。我也這樣走過來的,一直到遇見中央大學管理學周賓凰教授,她是我的啓蒙老師,帶我去思考、驗證「人是理性的」究竟是對還是錯?

這門研究早先很冷門,甚至到現在還不免被認為是旁門左道。但我研究、教學了20多年,愈鑽覺得愈有趣。上這門課,我通常就是一直出情境題,雖然是門財務學的課,但台下學生常默默地都會想,在日常管理中是否有犯過類似的錯?因為,人類的行為偏誤往往有一致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當樂透彩彩金再創歷史新高,要去買嗎?

行為財務學以「心理學」為基礎,認為「人是有限理性」,解釋市場的異常現象。市場資訊的傳遞方式、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因素,會有系統地影響每個人的投資決策,造成市場最終不一定是理性的結果。

不信嗎?我們來玩兩個遊戲:

先丟銅板,正面的話可以拿200元,反面沒有錢;或者你直接選擇拿100元。學生們想了想,直接拿走確定100塊的人比較多,當效用遞減,就會產生風險趨避。

再來,當新聞報導樂透彩頭彩奬金再創新高,要不要買?

遊戲規則很清楚,花100元換回一個不確定的55元當獎金,大家買得很開心!等等,丟銅版時,你都不願意用確定的100元換不確定的200元,那為什麼只是換成玩樂透彩,就開心地用確定的100元,換不確定的55元?本來的風險趨避跑去哪裡了?

後來,我們深入研究,歸因和頭彩獎金有關。下注時你一直幻想自己會中,等到中了要去買房子、買郵輪到國外渡假,你的決策就開始一路拉偏。事實上,中頭財的機率比被雷打到還低,可是每年我問學生,答案都一樣:

「你會不會被雷打到?」
「不會!」
「那會不會中頭彩?」
「會!」

**今天的股市跟明天有沒有關?

人性隨處、隨時都藏著各種行為偏誤。像現在,台股一直漲,媒體上就會有人一直出來談30年前,台股最高點記錄是12682點。

請問12682是什麼?一點意義都都沒有,因為30年前的指數到現在為止配股、配息根本就不能比,可是大家這個數字效應在心裡就有個錨,這個就叫「錨定效應」,好像遇到就很恐怖,可是「12682」就是個數字。

把「12682」這個問題再縮小範圍來想:今天的股市表現,跟明天股市該不該有關?

大部分人直覺有關,但就效益論來講,今天的報酬和明天的報酬之間,不該有任何關係。如果今天漲,明天傾向跟著漲,那技術分析師豈不都要失業?這是一門古老的技術,在財務市場存在了幾百年,連打開第四台天天都有人在說,為什麼?

一樣地,人性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你犯錯我就有機會,而當你犯錯又有規律,市場價格、型態就會重覆發生。投資最大的敵人不在外面的市場,而是內心的自己,行為財務學就在辨識人性容易犯的偏誤,從中找到矯正的方法,什麼時候該把手腳綁起來,又或者什麼都別做。少犯點錯,就有機會成為長期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