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新商機 增進企業產值也推動環境永續

【記者賴麒全報導】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辦公室與EMBA校友會及105級班聯會於8月18日下午合辦第一場「創業平台講座-商業模式系列」,邀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紀維德代表,以及循環台灣基金會陳惠琳副執行長,藉由引入荷蘭推動循環經濟經驗以及台灣的現況,與政大EMBA同學及校友共同討論循環經濟的未來藍圖。

紀代表提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成長至九十億,醫療技術進步也使得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將到達80歲以上,對於環保與資源造成嚴峻的挑戰。面對這個挑戰,「循環經濟」的思維不但能夠為環保提供可能的解套,也能夠為企業帶來創新商機。他進一步解釋,「循環經濟」的核心在於改變原物料使用的方式,因此前瞻企業若能引入循環經濟思維,不但能促成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也能夠推動環境永續發展。

設計出循環模式,讓資源不斷再生

陳副執行長主張循環經濟必須從商品設計開始,過去企業的思維是線性的,從取得原物料到生產消費,一個商品的終端是廢棄或是回收利用,然而,若企業引入循環經濟的思維設計商品,在開發階段就設計出商品的終端,將資源充分地永續使用,能夠成就企業與環境雙贏。

紀代表引入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經營模式,進一步說明讓資源不斷再生的循環模式。史基浦機場計劃在2030年 成就零廢棄物,目前已經成功將機場的磷酸鹽廢水作為機場周邊腹地種植亞麻籽的肥料,再將採收的亞麻籽做成維護機場的漆料。史基浦機場也與飛利浦公司合作,落實「擁有權的移轉」的經營模式,讓機場的照明成為飛利浦公司的全權業務,這使他們去發出更有效率的照明格局,電力使用大幅降低百分之六十。

呼籲台灣政府提出循環經濟計畫書

紀代表說明,推動循環經濟有賴中央部會、地方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集成平台,共同擬定願景、目標、策略與計畫,相互合作促進原物料重複使用,然這有賴與政府介入與操作,透過立法規章與市場獎勵制度,促進國際合作。不過目前在台灣相關的討論較為零碎,他呼籲台灣政府提出循環經濟計畫書,著手第一步計劃。

陳副執行長補充,荷蘭推動循環經濟的過程是「由下而上」,人民非常有環保自覺,甚至不惜透過司法途徑,監督政府減碳標的標準。因此他期望未來,台灣的企業、政府與人民都能對循環經濟有更深的認識,凝聚出對環保的共識,共創永續環境發展。

EMBA同學共思循環經濟企業新藍圖

在紀代表的分享後,EMBA同學交流熱烈。討論到資源回收的政策推動時,現場有同學提出,目前台灣的資源回收雖然制度良善,不過並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紀代表回應,這可能是因為台灣配合資源回收的單位仍相當侷限,回收的資源並未回到產業而是進了焚化爐,這相當可惜。他說明目前荷蘭推動循環經濟的重點產業包括生物質與食品業、塑膠製造業、建築業與消費性商品,這些都是台灣能夠的開始引入循環經濟思維的領域。

陳副執行長指出,台灣擁有較多製造業與中小企業,推展循環經濟時需要引入產業共生的概念,透過不把廢棄物當廢棄物,交互利用產業鏈中的剩餘資源,也能夠成就循環經濟的概念。會後EMBA同學們也與兩位講者互相交換名片,種下產業共生與循環經濟的種子。

課程/活動報導